殿什么下

杂食党 偶有偏向
看Lo主文和推文请注意TAG。
各种乱入推荐文评没有节操,
一起来愉快滴玩耍吧~

=美人就应该吃荔枝=

随感

缘起:看到这文,我感觉现在的读者都是给惯坏了,觉得很有意思。

自己想了一下,作为写一点东西的人和一直以来的读者,有一点小想法。

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与作者的互动

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以及紧密关系的建立,是之前几百甚至几千年的读者与作者没有的。这一点的产生,不能不归功于互联网技术,手机技术还有各种平台的发展与传播。但是凡事有利一定有弊,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也是一样。

对于作者来说,喜欢写东西的心因为有了平台而能获得读者的认可,无论是多么冷的文,只要找对同好,都会因为大家都吃这一口而结下互动的缘分。在写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能一个评论甚至催促,都会让作者觉得,原来还是有人在期待,我得坚持下去。(当然也有坚持不了的作者)而即使的点评,也能让作者在某个意义上知道读者的反应,在这一点上,是那些写文字的前辈们在孤境中一个人写到崩溃所不能想象的精神支持。

(小时候看多了那些被编辑丢去垃圾桶的大文豪作为新人时的故事,只是因为有赏识的人才又捡回来了;还有就是同一时代没被意识到重要性,但是死后发现原来这人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问题同时也来了,如果读者的反应太大,以至于作者不能坚持彻底贯彻自我,甚至导致要根据大家的呼声而更改情节甚至结尾,那么这对于作者来说是不是一个福音呢?

柯南道尔复活自己觉得一定要写死的福尔摩斯,多少是因为读者的影响/咒骂,还是凭着自己的心意觉得阿福应该复活。金庸为啥最后让神仙姐姐回到表哥身边,是因为自己的心境有领悟了,还是有人告诉他你自己OOC你的文了,神仙不会选择段公子。

拿这两个例子做比的意思是,可能读者对于作者的反馈也要一分为二来看。能让作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有可能让作者觉得心烦意乱。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作者面对的可能是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的读者的反馈。最直接的善意和恶意都被这个平台放大了。那么结果就使原本一个人不受外来意见影响的独立创作的过程,可能就是在过程中被打断了甚至被参合了。在孤寂中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读者喜欢的失望乃至绝望,和随时都在一片声音里坚持自己要写的道路经历的动摇和困惑,哪一个更加令作者无法接受,这个恐怕因人而异了。

商业作品和自己玩耍的闲作

恐怕作者都不会喜欢读者是上帝的说法。因为这样一来,作者创作就得从满足自己转向了满足顾客。(当然如果自己和客户的需求是一致的,那么就没啥问题了。)但是,客观存在的打赏和出同人志等商业行为,让资本的力量进入创作。一旦有这样的前提和力量存在,作者势必不能自由操作。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或者性格影响,特别小心一点的作者可能如履薄冰,事必询问。但是真的进入这一步,我恐怕资本的力量也不会买单,因为没有自己的坚持的作品,是不会让别人看到耳目一新的地方,从而觉得有为其买单的价值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者的能量表达就很有趣。和读者太远了,如脱缰野马,别人怎么也跟不上思路,高山仰止,可能最后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没几个;和读者太近了,一步一跟,还回头看看,跟上来了没有,那么偶尔自己想放肆一下,也是举步维艰。不远不近的距离,看得懂,看得开心,看得有意思,看得出高雅也有大众情趣,不用刻意解释,读者自己会脑补诠释各种,互动各种亲切。以上三种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也有灰色交叉地带,更有极端情况。但是总有某个范围更容易让大众觉得愉悦,从而愿意为之买单。

当然如果作者一开始创作的初心始终就是写着玩玩得,有没有同好我不在意,越少人看越显得我高洁,看得云里雾里我也不会负责解释,那就完全随意了,反正这种层次的作者纯粹是自我者,至于能坚持多久我完全不知道。因为至少愿意花心思写出来,并放在公共平台上,让别人看到,某个意义上,就是希望得到肯定。但是是不是因为肯定而忘了自己要表达的欲望道路,会不会因为肯定而调整到自己也觉得自己面目全非的程度呢?

毕竟,满足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也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

原创和同人文及同人圈

由于乐乎上我看的文,大多是同人文,所以这里说一下同人作品。

世界上大概只有一种人,有资格评判同人文是不是OOC,那就是原作者。而且严格算起来,恐怕大多数同人作品无法出版,除非获得原作者的同意和授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同人,说得极端一些都是OOC。所以原作者以外其他读者的赞美“宛如原著“恐怕也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既然都是OOC,那么能够更多的受到赞誉的,得看一个东西叫”还原力“。还原力高的,对于原著人物性格情节把握到位的同人,甚至有那种作者自己继续写下去感觉的,那么能称得上还原力出色。如果只是借了名字随意发挥的,那么可能还原力什么的根本没有,那个时候,就会称为 "OOC到天际“。这种判断,恐怕没有客观标准,也是读者主观的判断。我觉得OOC了另一个人可能觉得没有,因为大家对于原著人物性格的理解,又有差异。

不过同人的创作有趣性就在这里。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创作风格。我可以大赞一个还原力很强的太太,也会潜水去看小白文看得很开心。因为无论哪种产出,会选择产出的本质也是因为爱。当然三观不同和暗黑情节会让人觉得作者可能带着恶意去描绘自己心爱的人物的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差异解读的客观存在,就让分歧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原作者与同人写手的差异,写手和读者对原著的理解不同,写手们之间的差异,读者们之间的差异,这么多个体表达方式的不同加上互联网的聚众与放大效应,可能原本只是简洁的分歧和不同,变成了无法融合的鸿沟和不同阵营。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某个同人文写作圈也可能经历腥风血雨,甚至扩展延伸到三次元现实。

虽说真理越辩越明,但是暂时辩不清楚的情况下,可暂退一步,各自保留自己看法;或许以后自己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原本的隔阂也会自然地和解。只是恐怕因为圈子的存在,一点点的争论也会因为不同见解的人员加入而战斗力加强从而升级分歧。虽然人在江湖分歧从来不会消失,但是换在信息交流不便沟通没有那么即时迅速的时候,那能量级别与造成的影响,是有根本的差别的。


几点小补充: 

1。玻璃心的不只读者,作者也是有玻璃心的。凡是人都有玻璃点。

2。保留不同看法的权利,但是以尊重别人的心来表达。

3。可以祈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理解尊重作者寻求自己表达的权利。而且尝试一下突破自己的舒服区,或许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4。与世俗三观差异过大有争议的情节需要提醒,自己吃的斜线写明。除此以外,写多了都是写手体贴。不是每个写手开始就想好要写一篇BE出来的; 如果真的行文脉路指向BE,只要合情合理,都是应该接受的。毕竟看名著时候,谁以是HE还是BE来选择看什么,写的好不好才是王道。

评论
热度 ( 4 )

© 殿什么下 | Powered by LOFTER